如梦幻泡影:佛法的见地与修道 & 正念
读书 禅修 玄学
说实在的,唯物主义这条路是走不下去了,打算看看唯心主义这条路好不好走
对宗教本身是没有太多兴趣的,但总觉得buddhism里面有一些哲学somehow是共通的。之前看什么道教的清静经什么道德经,举个例子比如清静经里面说,“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听起来是不是和佛教里面什么空既是色色既是空“有一丝异曲同工?但是主要是我之前想说看看这方面的历史看看两边有没有互相影响啥的,但是就还没来得及看,可能看完以后会稍微有一些答案?
先看的佛法的见地与修道,看完了感觉总结起来是说“自我”的不存在,但是看完以后依然有非常多不明白的点,又看大家说正念作为入门书很好,所以就把正念给看完了。
正念主要是阐述和解释四法印: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佛法的见地与修道我感觉主要是讲第三点就是诸法无我这件事吧。其实基本上这四句话就是已经概括全书了,但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些点作者进行了很多阐述,可能其中一些论证和阐述并不严谨所以导致我无法完全理解吧?
但总结一下之所以诸行无常是因为一切事物都是compounded的,都是不同因缘际会下的产物,同时也可能会因为另外一些因缘际会发生变化,因此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什么是不变的。诸漏皆苦的原因是情绪是执着于无常,包括快乐——人如果认为快乐是好的,就会试图增加或者增长自己的快乐,会害怕快乐消失,但说到底其实只是对无常的执着因此依然是苦的。诸法无我在佛法的见地与修道里面讲了很多,但总结来说就是自我只是幻象,人类对外在世界的追求是因为人有试图维护自我的本能——去爱恨来证明自我存在,偏见和傲慢来证明自我更优越,获得更多物质来巩固“自我”的权威这样。涅槃寂静其实我看完书也没有特别理解,但大概就是涅槃这个状态其实很难讲明白,人只能大概说一个近似的状态,但因为这是一个超越逻辑的概念所以就本身是讲不明白的。然后如果能理解并且这样修行就是佛教徒,不管你吃不吃肉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主要就是要理解并且practice这四点这样。
看完两本书我的想法是,不知道是作者本身逻辑不够严谨还是这个话题本身就很难说明,四法印我看到的一开始觉得自己是理解了并且觉得好像是make sense的,但在论证的过程中我又逐渐不明白了。作者可能试图用一些普罗大众能理解的方法从不同方面来解释为什么这些道理是真实地,但寓言故事对我来说不太convincing(这是拿个例去写整体,更别说神话了),类比如果只是为了说明那可能比较有用,但如果是拿来证明某件事是对的就不行了(举个例子,书里面用猴子捞月说自我是不存在的,月亮只是投影,但如果“自我是幻象”这件事才是投影呢?不能用猴子捞月来说明自我是“幻象”是正确的啊),还有一些和四法印没有直接关系的statement——说诸漏皆苦的时候说“任何具有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质的事物,即是痛苦”这句话就这么读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句话放整本书的context下就不对劲起来,因为这听起来像是对“安全稳定”的执着了。
不是说整本书都没有什么用,如果先认为四法印是对的,然后接下来的论证就会变得比较顺畅:自我是幻象,一切是无常,因此对任何事物的执着都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可以看见很多事情只是自我在努力加固自己,欲望也只是在追求一些外物(一些无常的东西),那如果一直practice这种想法很自然就会“开悟”理解一切都只是空,不存在二元性这些。但这件事有点像是哲学和道德这方面的讨论,这件事只有一个本能的理解,但是一旦开始严谨讨论就需要很多东西来进行论证。比如道德到底是论心还是论行,道德到底是真理还是依存于文化的相对道德(梦回道德课hhhh)需要很多方面全部论证完并且能讲出一个无懈可击的逻辑似乎是很艰难的一件事。
另外我之前有想过,之所以大家(指我看过的佛教/道教著作)讨论一切皆空,是不是主要是为了追求一个“不痛苦”的状态。因为大家有欲望就会变得痛苦,因此如果去掉欲望去掉情绪就会不痛苦了。于是理论上和幻想里如果能够做到去掉一切情绪那要怎么办呢,就是一切皆空这样,于是说到底其实依然还是人类对于“不痛苦”这件事的追求,也是某种我执。
and正念到后面有一些主观想法听起来很像是对资本主义的批评(也合理,毕竟一切皆幻象那么资本本身也只是对外物的执着)以及后面又讲到慈悲心又让我觉得很云里雾里(就是不明白慈悲心是什么时候突然莫名其妙出现的,如果只是因为众生皆苦无法得到证悟于是心怀怜悯那我可以理解,但中间又拿寓言故事来讲说悉达多同情被鞭打的同伴,那这种肉体上的痛苦和见识上的痛苦应该不是一回事吧?听起来就很自相矛盾)
就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我研究了一下spirituality,身心灵这种东西感觉属于是如果只是拿statement来讲述的话,就很容易信服,但一旦开始论证就会变得很多东西都不太make sense。但是有一些practice——我之前有练习过正念冥想,正念冥想其实和情绪觉察+佛教里的止观有点类似,就是觉察情绪然后不沉迷于情绪。然后之前看什么吸引力法则什么的还看过圣多纳释放法,其实也有点像,就是释放情绪+释放欲望。怎么说呢就感觉spirituality的流派们走到最后似乎是殊途同归了,大家都只是在追求一些没有痛苦的境界,只不过“没有痛苦的境界”这件事因流派不同而异,有些是想要死后去天堂或者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有些是想要明白一切皆空因此痛苦是不必要的,有些则是希望“我想要什么就可以获得什么”因此就没有痛苦,有些是放弃自由意志臣服于一个更高的意志(因为不用自我负责所以没有痛苦),或者是学习忍受痛苦(苦修?),但说到底还是处理一些和痛苦的关系。
一旦有欲望就会有执念,一旦有执念就会痛苦(如果得到就希望得到更多并且害怕失去,如果得不到那就是求不得的痛苦)从这种角度来说,如果直接相信“诸法无我“是最高效的一种方法——自我反正都不存在那自然也不会有痛苦。但我自己觉得起码现在我只能直觉上相信,逻辑上我觉得还是没有完全说服我的,可能还会继续看看别的书这样。
哦不过其实正念做入门书还是挺好的,去掉里面很多逻辑论证(看得我抓耳挠腮的)的话可以非常迅速地了解一些佛教的观点?然后佛法的见地这本其实讲了佛教里面不同流派的一点区别(小乘大乘金刚宗什么的)尽管它的逻辑无法说服我甚至让我觉得浑身难受但是做个introduction我觉得是可以的。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